10月18日常州市北环中学与北京师范大学常州附属中学化学组开展了一次校际公开课活动,本次公开课以“组成物质的化学元素”作为研究课题,对于如何培养学生的元素观、微粒观进行了教学设计,由李晓斐、黄舒文两位老师执教。
一、课前精心准备
李老师在准备公开课时,与化学组内其他经验丰富的老师们,针对本次教学设计中一些存在疑问的地方进行了积极的探讨,其中,在顾老师的指导帮助下,使得本次教学设计更加合理、完善。
二、课堂观摩
化学组全体成员都参与了此次公开课的观摩,第一节是由北师大附中的黄舒文老师在九(8)班进行展示,黄老师利用氢弹话题引出本节课教学内容,吸引学生的目光,通过一些教学活动的设计,如学生对小标签上物质分类活动之中,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自主性,让学生参与到课堂教学中。
第二节是由李晓斐老师在九(10)班进行展示,李老师通过学生熟悉的电解水作为本节课的切入点,研究物质的元素组成。运用对比、归纳的方法让学生得出元素的概念,在对物质的分类教学中,通过让学生去移动一些写有物质名称的磁贴,将学生的思维可视化呈现出来,对于学生思维呈现错误的地方进行了针对性的指导,能够在教学中关注到对学生的思维培养。
以上两位老师的课堂均获得了很好的教学效果,学生参与度较高,课堂氛围活跃。
三、课后研讨
课后,顾老师给我们分享了化学观念下的单元知识结构教学设计,从理念、分析、实践三个方面为我们阐释了该如何来对单元知识进行整体教学设计。同时以“组成物质的化学元素”为例,结合两位老师的课堂教学为我们具体剖析,对我们今后的课堂教学提供了极大的帮助,也为教师的专业发展指明了方向。